古琴和瑟有啥区别?

作者:网络
左侧宽880
左侧宽880

前言

其一

“琴在御,莫不静好。”、“窈窕淑女,琴瑟友之。”……在许多我们耳熟能详的诗词等文学作品中,“琴”和“瑟”仿佛都是天生一对。

那么,古琴和瑟究竟有什么区别?今天,笔者就为大家解答这个问题。

正文

其二

琴,弹弦乐器。古代称琴、瑶琴。现代称古琴、七弦琴。《诗经》、《左传》、《国语》、《吕氏春秋》等文献都有记载。传说为’伏羲’、’神农’氏所造。长约130厘米,宽20厘米,厚5厘米。通常桐木为面,梓木为底。七条弦,琴面有十三个徽,为泛音位置,同时起到音位标记作用。有三种音色:沉静刚劲的散音,晶莹飘渺的泛音,婉转细腻的按音。其音量较小,用于独奏、琴箫合奏或琴歌。是中国最古老的弹弦乐器之一。

瑟,古代一种弹奏板箱体弦鸣乐器。瑟的得名不详,古书《释名.释乐器》中有“瑟,施弦张之瑟瑟然也”,认为瑟得名于其声音,这种解释多少有些牵强。古代宴享仪礼活动中,多用瑟伴奏歌唱。《诗经》中有记载:“呦呦鹿鸣,食野之苹,我有嘉宾,鼓瑟吹笙……呦呦鹿鸣,食野之芩,我有嘉宾,鼓瑟鼓琴。鼓瑟鼓琴,和乐且湛,我有旨酒,以燕乐嘉宾之心”。瑟身长方形,木制音箱,瑟面稍隆起,多为二十五弦。

至于二者的具体区别,分别有以下几点:

一、

从上面的图上可以看出来,琴的形状是一头大,琴弦从细的一头引出,程发散状射向另一端。古籍所描写的那样,弧形的琴面象征天,平坦的琴底象征地,所谓“天圆地方”者也。而瑟是标准的长方形,琴弦平行分布。

二、

琴和瑟的弦数不同,琴一般是7弦。而瑟的弦一般要多,古为50弦,现在多为25弦。李商隐云:“锦瑟无端五十弦”,在古代文献中有分瑟为筝的说法。唐赵磷《因话录》中记述:“筝,秦乐也,乃琴之流(一作琴)。古瑟五十弦,自黄帝令素女鼓瑟,帝悲不止,破之,自后瑟至二十五弦。秦人鼓瑟,兄弟争之,又破为二。”宋代《集韵》中载有:“秦人薄义,父子争瑟而分之,因此为名。筝十二弦,盖破二十五而为之也。”

但需要注意的是,筝和瑟还是存在一定区别的。据研究,筝可能来源于一种大竹筒制作的五弦或少于五弦的简单乐器。年代当在春秋战国时期或春秋战国之前,不可能在秦始皇统一中国后的秦代。筝、筑、瑟的关系,既不是分瑟为筝,也不是由筑演变为筝,而很可能是筝筑同源,筝瑟并存。五弦竹制筝演变为十二弦木制筝,筑身筒状共鸣结构演变为瑟身长匣形共鸣结构,可能是参照了瑟的结构而改革的。

三、

从社会风气来讲,琴被赋予了高雅的意义。据说只有文人能够鼓琴,而且要焚香沐浴,甚至斋戒。而瑟的娱乐性和随意性就很大,不计较身份。

四、

古琴与筝瑟两者最大的区别是筝、瑟有琴码一弦一码一音只能於演奏时透过左手之按、压、放等指法於琴码之左方奏出滑音、变化音;而琴无琴码可用左手按指成音。一弦多音且可用空弦、按弦、半按弦(泛音)成音。所以古琴只有七条弦音域却比瑟更宽。

结语

其三

或许在古代,抚琴的人更多集中于文人士大夫阶级,但在当代,我们每个人都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乐器。相应地,每种乐器都有适合自己的场景以及相对应的乐曲风格,而不应有高下之分。

对于音乐来说,能分高低者,唯有技艺与对音乐、文化的理解,而这些,都是可以通过不断学习而加强的。

所以,无论琴瑟,一心向上、不断学习进步才是唯一的正解;无论琴瑟,能技惊四座者,皆是高手。

标签: 古琴 乐器 文化 音乐

左侧宽880
左侧宽880